近年來,受新技術、新產業、新消費和新城市等多方面挑戰,特別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專業市場當下及未來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發展進入后疫情時代,各地專業市場面臨種種困難,亟需積極適應新要求,完善新定位、拓展新功能,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發揮智慧和作用。
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迎接新消費時代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商業文明的創新實踐,消費者結構、消費需求和消費方式逐漸多元化和多層次化,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人們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日趨成熟,逐漸從炫耀消費發展為自我消費,從符號消費發展為價值消費,從生活基礎保障消費發展為精神休閑消費,從關注功能發展為關注服務體驗,以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的新消費時代全面來臨。
新消費時代的新趨勢
消費主體豐富。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文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的消費群體正在不斷細分,年齡、性別、收入水平等原始的劃分標準正在不斷被精細化。從年齡看,成長于95后、00后的年輕Z世代,逐漸成為消費市場新勢力。從區域看,三四線等下沉市場新生代成為增長新引擎。銀發族、千禧一代,80后及其帶來的新一波嬰幼兒潮也都是重要的消費主體。
消費內容精細。消費者的不斷細分推動著需求端日漸個性化、多元化、小眾化,涌現了文化消費、健康消費、定制消費、情感消費、信用消費、悅己消費、信息消費等細分消費內容。消費者對本土品牌認可度提高,國潮品牌、本土設計師品牌等也獲得一批忠實粉絲。除傳統購物中心、街邊品牌專賣店外,品牌集合店、工廠直營店、小眾精品店、生活館、IP創意館、進口館、優品集合店等也迎來新的發展空間,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差異化消費體驗。
消費習慣分級。我國消費市場正從批量消費轉向多層次、多元化的分級消費新時代。鑒于消費者的年齡、性別、收入水平以及地域特征的差異化,不同消費階段的消費者,消費理念千差萬別;部分消費者傾向高品質、高知名度的高價商品和輕奢商品,愿意為優質服務體驗付費;部分消費者不再迷信廣告,更相信口碑推廣,注重實用、高性價比,消費更趨理性;部分消費者依賴于直播、短視頻等社交電商營銷的刺激,存在沖動性消費;部分消費者逐漸選擇縮減服裝服飾等非必需品消費支出,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消費降級現象。
消費渠道融合。隨著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日益成熟,線上渠道與實體渠道之間的界限不斷模糊,專業市場、百貨商場、街邊實體店鋪等線下渠道積極打造線上消費、線下體驗新模式,蘇寧、京東、唯品會等線上渠道平臺轉向線下實體體驗店鋪的運營和回歸。以社群形態和粉絲經濟為基礎的內容電商、社區超市、網紅直播、品牌特賣、拼單購物等新興營銷方式取得快速發展,超過80%的消費者已經通過全渠道進行購買決策。消費者購買渠道呈現全面碎片化狀態。
后疫情時代的新變化
2019年底以來,新冠疫情席卷全國乃至全球,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了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牽動了億萬人民的心。這場疫情暴露了人們傳統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中的一些不足,促使人們開始全面反思;新冠疫情打破了人們常規的出行、餐飲、購物、旅游等生活習慣,全面體驗全新的生活方式,消費理念、消費選擇和消費習慣由此產生了全新的乃至革命性的變化,必將衍生出新的消費趨勢。
更加注重商品服務品質。品質是產業安全和生命安全的基礎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會導致一大批價格導向的消費者,加大對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的關注;同時也會進一步強化原先的品質消費群體對更高質量的更多訴求,對購物環境、商品質量、專業服務等產生全新的期待和評價。
更加關注綠色健康消費。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一系列安全事件的發生,人們對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逐漸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使人們將綠色健康放到了極為重要的位置,比如開始加大對環保面料和環保商品的需求;出于增強體質的需要,會增加運動服裝品牌的消費;出于環境保護的要求,會希望產品包裝、配送更加綠色環保等等。
不斷擴大自助便利消費。新冠疫情之下,“非接觸式”消費走紅。未來會有更多消費者認同并傾向于自助式消費,如自助下單、自助結算、自助物流等。疫情中很多企業面臨“找人難”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問題,也促使企業加大智能化設備應用和場景化體驗環境建設,進一步引導消費者的自助式、便利化和智慧化消費。
專業市場升級的新方向
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和經營商戶必須積極適應消費時代的新挑戰和消費模式的新變化,圍繞消費群體的全新需求,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重構生產組織方式和流通商業模式,實現供應鏈渠道的專業化、智慧化、精準化和高效化。
重視經營環境安全。專業市場是人員密集型場所;部分專業市場依然存在清潔衛生不到位,貨物占道經營,商鋪內貨品堆壓嚴重,車流、客流、貨流混雜,消防安全隱患等一系列問題。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到來,無論是消費者、采購商、經營商戶還是地方政府管理者,都會對專業市場的安全管理、環境秩序提出更高的要求,安全仍將是專業市場最為重要的頭等大事,安全管理將更為嚴格。各地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特別是中小城區的專業市場必須加快硬件升級改造,加大力度優化美化經營環境,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制度規范,切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較為依賴線下實體渠道,疫情的爆發對其造成了直接的沖擊,倒逼專業市場不約而同加速線上渠道布局。自濮院羊毛衫市場率先宣布“線上”開市后,錦榮輕紡城“云尚線上商城”、圣名國際時裝城“服裝管家”、濼口服裝城“微信秒殺群”、鄭州銀基廣場“銀小淘”等一批線上營銷服務相繼推出,義烏國際小商品城、常熟服裝城、杭州四季青市場等紛紛加大檔口直播營銷,同時也引導商戶加速線上渠道銷售的布局。后疫情時代,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一方面需要繼續精耕細作線下實體渠道,另一方面必須加快線上布局,構建全渠道營銷體系,深化線上線下融合,真正構建線上銷售、線下體驗的雙線融合新模式和新業態。
加快智慧市場建設。新冠肺炎疫情讓更多市場和商戶企業認識到專業市場加大智慧應用、建設智慧商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特別是盡快構建起電子商務應用、智慧物流、智慧停車、智慧消防等智慧化的管理體系,不斷提升智慧化系統在重大安全事件的快速的應對能力,業已成為各地政府部門、專業市場管理者和經營商戶的共識和共同意愿。廣州國際輕紡城、濮院羊毛衫市場等開市后,為加強安全防范,紛紛加大信息技術應用,廣州白馬服裝市場自行研發出大數據平臺實現對場內客流的實時監測,通過數字化管理的互聯網技術掌握場內人數、湖北籍到場人數等數據,實現可視化監控現場滯留人數,及時啟動客流管控措施。智慧應用的背后是專業市場更專業、更精準的綜合運營管理能力的提升。
疫情之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在各地政府的幫助下均已采取了應急舉措,如減免商戶租金、加快線上銷售等,獲得先機;疫情過去,各地專業市場仍將有一個恢復、回穩的過程,重整雄風。更為重要的是,各地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必須從疫情中重新審視市場原先的戰略布局、商戶結構、渠道資源和要素投入,進一步思辨專業市場的定位、功能、作用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和趨勢;積極圍繞智慧商城和產業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建立更緊密、更精準的供應鏈聯動機制;重點推動以平臺經濟為紐帶深入開展大中小企業協作,共建產業鏈的風險防范體系等等。在變化成為常態、當挑戰成為機遇的新環境下,各地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需要對未來進行更縝密、更深入的思考,見微知著,未雨綢繆。我們期待,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改變了消費者認知和對未來的決策判斷,也將讓我們對專業市場優化升級的道路有更清晰、更堅定的抉擇。